大会回顾

2024年7月10日,第三届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年会暨商学院院长论坛(2024)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领域专家学者、商学院院长齐聚一堂,围绕“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数智营销变革”的主题,共话人才培养,共商课程建设,共谋专业发展。通过深入思考与交流碰撞,多元化思想与理念分享,为中国商科教育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回顾本次盛会!
会议开幕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2024年7月9日,第三届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年会暨商学院院长论坛(2024)在宁夏大学笃行楼报告厅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主办,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承办,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智能管理研究院、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部发展研究院)、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会议主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数智营销变革。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嘉宾包括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党委副书记张桓,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华,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大伟,以及二百余位商学院院长、虚拟教研室代表和专家。
领导致辞

会议伊始,李星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市场营销数智化变革势在必行,企业的营销人才需求在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随之调整。唯有勇于创新、积极变革,才能在数字经济的洪流中破浪前行、乘势而上。

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王永贵表示,未来,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探索“数智”时代的市场营销专业新兴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机制与效果评价,实现产学协同育人、教研协同育人、学科协同育人、国内外协同育人以及协作共享、共建、共荣的数字管理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主旨报告

7月9日上午,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执委会CEO景奉杰教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王永贵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指出高校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数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大伟作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数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的主旨报告,提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从新定位、新环境、新课程、新生态、新评价方面,五位一体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型数智化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底座作用。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蒋玉石作了题为《“数智”管理人才“三融”培养模式》的主旨报告,该模式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管理+"课程特色;开设虚拟仿真课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并高度重视“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姚凯作了题为《市场营销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分析了目前课程与ai发展脱节、学生获得感低等方面的教学痛点问题,介绍了“Credamo见数”一站式调研平台,提出通过见数、虚拟教研室和资源库平台共同构建虚拟教研室生态。

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蛟作了题为《敏捷共创 协同赋能<数字营销>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分享了重构《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重点强化以“数据技术-数据科学-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决策”和逻辑核心的数据技能训练,建设“以产业为基,以企业为体”的课程教研和人才培养赋能型平台等课程创新性举措。

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分社社长、编审郭金录作了题为《我国高校商科教材与课程的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基于虚拟教研室视角》的线上主旨报告,从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建设进展与应用实践、技术赋能与未来展望、机构设置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分享了数字教材建设的思考。

7月9日下午,主旨报告环节由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军教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俞荣建作了题为《数字时代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化思考》的主旨报告,指出数字时代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抱负、才干、品行三个维度,通过“四得人才观”、“五力模型”培养出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真正会管理的“智工商”型创造者。

中国营销工程学会副会长廖成林作题为《在现实与虚拟世界平移中营销——“元宇宙”背景下的数智营销变革与思考》的主旨报告,通过对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代下“元宇宙”定义和产业生态等内容的分析,提出出了“元宇宙”背景下的数智营销变革和现实与虚拟世界平移中营销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良燕作题为《新市场环境下的品牌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指出在快速化、数字化、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对品牌模仿、品牌危机等问题的分析,提出模仿创新、品牌拟人化、联名、跨品类延伸等多元化品牌策略。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王欢芳作题为《地方高校数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破局》的主旨报告,分析了传统营销到数智化营销的发展趋势和师资转型面临的困境,指出加强数智化理念教育、综合施策提升教师数智化能力、构建数智化教育生态系统、完善保障机制的破局之法。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云乐鑫作题为《地方理工类院校数智营销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主旨报告,通过对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联合毕业设计、联合实习实训、联建数智课堂的数智营销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和开展专业建设“五个一”行动的未来规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锐作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珠宝特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育人建设》的主旨报告,通过对国内珠宝行业及本学院建设现状与特色、建设内容与方法、建设经验与成效的具体分析,指出珠宝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价值追求、珠宝基础、营销思维和能力培养。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徐永杰作题为《“十四五”规划教材申报与撰写要求》的主旨报告,指出教材出版必须服从国家大局,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角度“守好一段渠”,从为国家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新局面增砖添瓦的角度“种好责任田”,致力于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
平行论坛
1.专创融合论坛(院长论坛)

论坛聚焦于教育与技术的结合,特别是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演讲主题包括AI在培养市场科学家方面的前沿研究,新文科建设下的民族院校商科专业发展,以及地方高校在专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还探讨了思政引导下的商工融合和数智赋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新文科时代营销专业体系的建设与规划。
2.智能营销论坛(校企面对面)

论坛专注于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企业嘉宾与高校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AIGC如何重构教学模式,推动数字营销的创新与实践,分享了数智技术与营销教学的融合案例。此外,还讨论了市场营销与人工智能双学位融合类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探索教育与技术的新路径。
3.教学教研论坛(主编面对面)

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经管领域高水平期刊主编,作为嘉宾进行了发言,八位主编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征稿范围、热点研究问题、研究范式和写作模式,就师生们关注的投稿审稿流程、研究与写作注意事项、写作与投稿的焦点、创作方法与技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助力青年学者激发学术研究兴趣、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
4.创新创业师资培训

论坛旨在通过帮助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有效开展,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师团队分别介绍了《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建设思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使用、以历史学为例的高质量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等内容,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与智力支持。
实践调研及圆桌论坛
1.志辉源石酒庄

参会代表们首先走进《星星的故乡》取景地——志辉源石酒庄。在酒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会代表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葡萄加工车间、地下葡萄酒窖等区域,此次参观让参会代表们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前景有一定认识。
2.百瑞源·枸杞博物馆

随后,参会代表们走进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枸杞文化馆、百瑞源品牌文化馆、枸杞GMP加工车间、保健食品GMP加工车间、检测分析中心、百瑞源院士工作站、中试生产实验室、新品研发实验室等区域,全面了解了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
3.梦驼铃数字经济基地校企对话圆桌论坛

最后,参会代表们走进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梦驼铃时代传承厅、数字赋能厅与智慧绽放厅,初步了解了梦驼铃的企业愿景与使命、党建工作、发展历程和业务布局等情况,对新时代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校企对话圆桌论坛由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蛟主持,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吉、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旺、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副总经理肖喆等宁夏本土企业代表,与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王欢芳、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江、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院长胡忠任等专家学者们,围绕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主题,共同探讨了企业品牌塑造、数字化转型、西部地区产业特色等内容。论坛旨在搭建校企深度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本次大会的圆满落幕,对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宁夏大学将积极推动数字教育的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为区域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