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团队风采 >> 正文

转:思行合一:赋能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 08/03 10:27

【经济管理学院传媒中心讯黄宏牛睿峥王建忠/文】

数字化时代新生代学习者的主体特征、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教师的知识相对垄断地位正在受到严重挑战。整个社会对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原本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顺应大趋势。

全国宝钢优秀教师获得者、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蛟教授带领的数字经济和智慧管理研究团队,始终秉承“人才培养过程一定要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的理念,在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了一条有特色的新模式。

该团队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大学教育“核心功能”为指引,以“教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研究为方向,以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阵地,逐渐探索总结出一套“赋能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路径。该模式以“用”为体,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行合一和产出效能;以“教产学研”为翼,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多元化融合和平台建设。

知行合一:赋能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的教学科研积累和持续的改革创新,有效保障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团队成员从“主讲”到“主播”的科学从容应对,还充分发挥了团队内不同经济管理专业师生的优势特长,主动融入了一场特殊的抗“疫”行动,即通过“教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持续关注此次疫情对于宁夏经济特别是宁夏民营企业的复产复工和生存发展,得到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所谓“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教学方式的“接地气”。在数字化时代,企业不变革将无法生存下去,教师不改变同样也会被时代所淘汰。该团队日常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案例化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对宁夏本土企业经营发展的功过得失进行深度讨论,既有临场感,又有亲切感,课堂效果非常活跃,不少同学表示疫情期间在线课堂的效果不但不比线下课堂差,甚至还要更好。2019年,该团队专门录制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革”网络精品在线课程,并在国家级慕课平台公开发布,有效保障此次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由团队成员冯蛟、张淑萍主编的“互联网营销”数字化教材的整体构思和编写体系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度认同,建议将其纳入为该出版社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推荐教材并签订了出版合同,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校稿阶段。基于原创案例、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在线教学工具的辅助使用,引导学生就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企业家的思想观点进行头脑风暴式、团队分享式探讨,共建优质课堂,成为该团队混合式教学法的最好实践。

所谓“产”,主要体现在洞悉政策变化,促进产学相融。疫情期间,该研究团队与宁夏日报联合策划了“壹财经”高端系列访谈栏目,先后在线调研了近400家企业,访谈了5大行业的民营企业家和2位政府官员,形成了2篇专题研究报告和3篇专业学术论文(拟发表),制作了4期高质量的视频访谈节目。团队负责人冯蛟教授被聘任为宁夏日报壹财经栏目的特邀评论嘉宾,并作为学界代表受邀参与了自治区党委财经委员会组织的“关于加快宁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研讨会,针对陈润儿书记关于此主题的讲话稿所给出的修改建议得到认同和部分采纳。“经管人生、博学济世”,该团队在政策解读、行业观察、企业访谈、媒体发声等领域传递了抗“疫”背后的宁大参与、宁大思考和宁大声音,在加强校内外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新商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机统一。

所谓“学”,即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日常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该团队主动创造各种平台和条件培养学生“读书、读人、读实践”的习惯,此次疫情期间,该团队核心成员分别为宁夏企业家协会的2000名左右的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和宁夏大学互联网+创业大赛师生分别开展两场关于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支持复产复工的在线主题公益培训讲座,反响较好。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先后指导4个学院的5个团队的近30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其中3个团队分别入选国家级、区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评选资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课题上分享团队成员所实际采写的企业家和企业案例,要求所有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企业实际面临的经营管理实践进行深度对标,并围绕此完成个性化研究分析微报告。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跟学生的实施互动,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研究团队还专门开发了围绕学生学习效果和感受的在线调研问卷,适时收集数据、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还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研究特长划分成不同的学习与科研发表小组,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案例采编与撰写、高水平论文发表和智库建议报告的撰写,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习惯。

所谓“研”,即鼓励开发原创案例,产出高水平成果。通过对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的系列访谈,既获得了大量鲜活一手的素材、数据和思想,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意愿与协作关系,从而为该团队师生的后续原创案例开发、研究课题选题、高水平论文产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建议等一系列科研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疫情期间,该团队成员先后组织申报了国家级基金项目9项、自治区科技人才创新团队项目1项和区级人才小高地项目1项,自治区哲学社科领军人才项目1项。团队负责人冯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健教授联合主持承担了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项。其执笔撰写的“以数字化提升宁夏应急管理能力”的文章被宁夏日报思想智库版正式发表,并被网易宁夏全文转载。整个团队目前围绕前期的调研数据和访谈资料正在创造完成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5篇,整个团队的科研潜力和兴趣得到明显激发和提升。新商科教育的重点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无论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具备极好的训练价值。

所谓“用”,即积极引导师生进行全面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赋能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为团队内师生创造提供“大有可为、真正有用”的平台和舞台。为此,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该团队选择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这一热点焦点话题,通过经济管理学院的实验室和教师工资室的整合改造和正式申请进驻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团队创造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凡能够进入该团队的成员要同时具备四个基本能力:做得了研究、分析得了数据、上得了讲台、见得了企业。鼓励师生尽量克服“只会写文章、不会做咨询、不敢上媒体、不敢进企业”的传统认知和行为惯性,真正探索新商科有用性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倡导“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的新理念,帮助师生完成“获取经验、反思经验、提炼理论、反复实践”的路径优化。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是宋代胡瑗先生在《松滋县学记》里谈到学校教育重要性时的著名观点。能够使国家繁荣稳定的在人才,而能够培育成国家人才的在教化。数字化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商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之问。宁夏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研究团队始终以“是否具有‘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是否具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行动力为现代化商科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目标,在进入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后,将利用现有的条件,阵地和空间,高效整合各类政产学研资源,也希望校内外更多的优秀师生能加入其中,打破院系和学科专业之间的篱笆墙,构建相对“开放、前沿、分享、共创”的教产学研用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