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工作动态 >> 正文

第十九届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会议圆满落幕

-2024- 08/13 09:55

第十九届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会议圆满落幕


2024年8月11日,第十九届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会议在宁夏大学笃行楼报告厅盛大开幕,会议由宁夏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IEEE SMCS、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与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承办。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九十余所院校的一百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服务管理”主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探讨数智化时代服务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蛟主持。

在开幕式上,宁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忠静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本次会议是宁夏大学进一步夯实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也是广大师生“零距离”融入顶尖主流学术圈的一次难得机会,期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把握数智化革命浪潮,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联合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想讲席教授陈剑首先向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与演讲嘉宾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搭建一个平台,交流最新成果,探索未来发展。希望本次大会所有的参与者相互学习,重续旧谊,结交新友,共同探索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次会议由3个主旨演讲,2个特邀论坛与25个平行论坛组成,8月11日上午举行主旨演讲,聚焦企业社会责任、联合学习等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领域前沿学术问题;8月11日下午和12日全天举办专题论坛和平行论坛,论坛主要围绕技术与创新、生产零售管理新课题、服务中的技术与现象、智能服务与运营、平台监管与供应链、社会责任和电子商务、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管理的创新等内容展开讨论。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刘云川教授作题为“‘宰客’:调动消费者社会责任感”的报告,介绍了如何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双赢。


冯娟教授作题为“技术是否万能?联合学习与企业间数据共享”的报告,指出联合学习为企业之间的协作数据共享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式,但该技术的存在可能使公司间的竞争更加复杂。

郭朋飞教授作题为“在服务质量不确定的服务排队系统中的部分贝叶斯说服策略:只需劝说一部分人即可达到系统目标最大化”的报告,探讨了在服务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在服务平台上帮助客户设计和实施营销策略。

在大会特邀论坛环节,汪玉兰教授作题为“分销策略、能力投资与政府监管”的报告;张越教授作题为“生产设备租赁:针对不同专业客户的定价和技术服务设计”的报告;高品教授作题为“具有向下可行性的产品组合优化:基于独立需求的高效启发式方法”的报告;戴悦教授作题为“统一还是区分:多渠道零售商的竞争性定价策略”的报告;胡可嘉教授作题为“人机交互”的报告;王纯教授作题为“上下文优化与协变量迁移”的报告。

在大会平行论坛环节,论坛主要围绕技术与创新、能源管理与优化、生产零售管理新课题、服务中的技术与现象、智能服务与运营、平台监管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运营、社会责任和电子商务、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管理的创新、电子供应链中的信息策略等内容展开讨论。

大会闭幕式由全晓虎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共评选出“最佳论文”6项,“最佳学生论文”三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薛巍立教授宣读获奖名单,刘云川教授、肖勇波教授、冯蛟教授分别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冯蛟教授再次对与会嘉宾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大会研究主题前沿、嘉宾阵容多元、会场气氛热烈、学术讨论激烈,是一场相互学习、协同赋能的盛会。同时,希望大会可以更多关注产业发展,将产教融合作为会议分论坛,通过学术研究催生新产业、新动能,积极探索全流程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新模式。


罗春林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宁夏大学表示了高度赞扬,对江西财经大学的整体概况和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与会嘉宾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在下一届大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再相聚。

大会最后,宁夏大学向第二十届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会议的承办院校江西财经大学移交会旗,宣告本次大会圆满落幕。

据悉,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会议主要聚焦服务管理、运营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的最新学术议题,自2004年至今,该会议先后在北京、重庆、成都、厦门、大连、深圳、南京等地举办,在本领域内的技术咨询、科学普及、文化传承、项目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本次大会的圆满落幕,对把握数智化革命浪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融合、相关交叉学科与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融合、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融合以及产业实践与高校育人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宁夏大学将进一步优化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