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2年1月5日,国际期刊《Food Control》(影响因子IF为5.548,一区TOP期刊)收录了题为“Rapid evaluation of texture parameters of Tan mutton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wi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s”的学术论文。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刘贵珊教授为通讯作者,2017级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研究生张晶晶为第一作者。
摘要
肉质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是推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在这项研究中,高光谱成像(HSI)系统被用来确定滩羊肉的质地参数。为观察不同冷藏期羊肉光谱对建模的影响,我们采集了900-1700 nm光谱范围内的羊肉样品的高光谱图像,建立了羊肉质地参数的校正模型。开发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随机森林(RF)和决策树(DT)四种机器学习算法,采用不同的提取策略选择,包括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方法(iVISSA)、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变量组合种群分析(VCPA)建立了基于特征波段的光谱模型。结果表明,LSSVM-iVISSA-CARS模型在预测硬度和粘性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均方根误差(RMSEP)为5.259和3.051,预测数据集的决定系数(Rp2)为0.986和 0.984 分别。使用 LSSVM-iVISSA-SPA 模型分别获得了 0.987 的 Rp2 和 4.970 的 RMSEP 的良好性能。研究表明:HSI 具有评估和预测滩羊肉质地参数的潜力。
心路历程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皆有回甘。
曾经我有一个考博梦,读研期间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因为那是我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虽然对于曾经的自己,这个目标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开始阅读大量的文献,为了能写的规范、写的有深度,就深挖他们的格式规范、语言结构和语法时态。遇到好的句子就摘录下来,学习人家的写作思路,然后构思我自己的文章,不断的尝试模仿。很多时候一段话写了又改,反复精修。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的论文终于写出来了。完成后的论文刘老师和也会不辞辛劳逐字逐句的修改,润色,在经历至少3次精修后才将稿子投出。然而,现实的打击很残酷,论文在经历大修后被拒。审稿人的意见也很犀利,核心问题就是创新性不足。虽然内心无比沮丧和失落,但是却不得不承认每位专家的评论都很有深度。于是我重振旗鼓,按照专家的意见将论文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改,准备第二次投稿。但是,第二次的投稿也很快结束了,初审没有通过就被退了回来,这让我认识到,我的文章在经历上次大修后逻辑结构出现了偏差。我又重新构思,下载了一区高影响因子的英文论文一遍遍精读,研究他们的逻辑框架和叙述方式,以此修改我的文章。在这之后,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我几乎每次都坚持投一区期刊但是结果要么送审后被拒要么大修后被拒。但是,每次我都将专家的审稿意见视为一次提升自己文章的机会,不停的修改,不停的找合适的杂志投稿。由于每次文章修改到投稿到经历大修后再拒稿,接近半年的时间。每次改稿总有一种“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感觉。
经历一次次的拒稿,而我的心态也逐渐的转变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整个过程既磨炼心性又提升英文水平。终于,经历了无数个日夜,过程坎坷且漫长,但是结局终是美好,这篇论文终于被接受。最后这次投稿历经半年(2021年6月4日Submitted,2022年1月5日Accept),成为了在新一年美好开端。
投稿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要相信当晦暗散尽,终星河长明。一篇文章被接收要经历漫长的沉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目前的发展方向,并确定自己的实验内容和分析方法;写论文前要精读模板论文,逐字逐句的学习模板论文的行文思路和逻辑关系,积累好的句子;写论文时要提前形成文章框架,要掌握每个段落的叙述方式,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Introduction的描述,这是描述文章创新性的主要段落,能够决定一篇文章是拒稿还是大修。另外,要注重对结果进行描述和讨论,他能够加深文章深度的;选取杂志时要在前期阅读文献的时候进行积累,被拒之后方便及时的改投;投稿时尽量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即使被拒,收到的反馈有时候对修改文章有帮助;被拒要心存希望,永不放弃,秉持谦逊的态度,平常心面对;修改文章时应该将文章整体框架重新梳理,认真的分析审稿人的意见,增加文献数量和结果验证,用前人的结果为自己的分析佐证;回复意见时应条理清晰,针对审稿人每个问题进行回答,自己拿不定主意时要和实验的老师和伙伴们沟通交流。
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特别感谢导师刘贵珊在我读研期间,甚至毕业之后依旧能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的修改文章。刘老师不曾放弃每位学生,正是他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一篇篇文章的接受和录用。也正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实验室生生不息的凝聚力。生命转瞬即逝,唯有思想、灵感与爱永存。希望实验室的每位学子都能够少年驰骋,仗剑天涯,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河,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导师刘贵珊寄语
2022年1月6日8:00,习惯性的开机,查询Food Control投稿系统,看到了久违的“Accept”。这篇文章从2021年6月-2022年1月,历时半年的投稿,修改,反复的讨论,终有好结果,作为导师,真心的为张晶晶感到高兴,这也是2022年的“开门红”!我清楚的记得,2017年9月,张晶晶入读宁夏大学食品专硕。开学后的第一个任务:撰写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小组讨论后,张晶晶全面负责。那段日子,我感受到了她的“蓬头”,估计掉了不少的头发,最终项目获批了。随后的毕业论文、英文文章,她都是不用导师操心就能高效的完成,充分彰显了她超强的学术素质与能力。
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导,团队的默默鼓励与支持;“根植的土壤是一样的”,正如来自同一家庭的孩子,成才也会有天壤之别,我认为“吸收营养的能力”(领悟力)与“持续的内在驱动力”是非常关键的。但我坚信,团队正如父母,都是自己的骨肉,希望他们成龙成凤的心愿是一样的。
2021年,终将画上了句号;2022年,正昂首阔步的走来;志存高远,而要脚踏实地,用青春书写你们的人生华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是你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