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成果推介丨宁夏大学“鱼菜共生立体复合种养技术”

-2022- 12/14 10:07

为充分发挥高校势科研资源,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面向社会各界创业者、企业家,定期推介科技成果,架起“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桥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现推出【成果推介】栏目,本期成果来自宁夏大学“鱼菜共生立体复合种养技术叶林教授

 

技术介绍(一)

媒体关注

中国科技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银川日报以及宁夏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1.技术名称

鱼菜共生立体复合种养技术

2.适用范围

应用于生态种养领域

3.技术领域

乡村振兴产业

4.技术简介

   项目成果主要是立体高效生态复合种养及整套生产技术,主要针对水产养殖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尾水乱排导致水、土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失衡、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课题组研发了水循环、水质调控和设施环境调控等系统,自主开发了鱼菜共生生产模式3种:(1)鱼菜共生直接共生型生产模式;(2)鱼菜共生闭环型生产模式;(3)鱼菜共生开环型生产模式。该技术是将园艺作物种植和水产(主要是鱼类)养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低碳环保、生态循环、立体垂直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项目实施后可大幅降低肥、药、水的用量,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同时,可为促进宁夏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先行区、乡村振兴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提供技术支持。

蔬菜养殖区域

设备展示


5.生产模式展示


鱼菜共生直接共生型生产模式

 

鱼菜共生闭环型生产模式

鱼菜共生开环型生产模式

6.产品展示

“渔恋菜”绿色生菜和西芹,薄荷茶,薄荷鱼

鱼类产品

7.技术意义

“渔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了一田多用的农田新景观。脱离了土壤病害,病虫害明显减少,鱼药使用量降低50%左右,节水50%以上,鱼菜品质显著提升,单棚单季效益能达到12万元左右。这是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的“渔菜共作生态复合种养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也是西夏区科技局2022年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项目。

该项目由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实施,科技局选派1名博士科技特派员进行指导服务,引进了宁夏大学设施农业团队最新研发的鱼菜共生高效种养系统及关键生产技术,有效解决设施养殖和设施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达到“蔬菜喝‘鱼汤’,养鱼不换水”,最终实现鱼菜双收,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进了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技术图片

8.技术成果

 

鱼菜共生循环水过滤装置专利证书

 

 

闭环式鱼菜共生种植装置专利证书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9.专家介绍

叶林,男,1977年生,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设施园艺与蔬菜逆境生理生态研究。主要承担《设施园艺学》课程的讲授。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区基金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目,自治区横向课题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获三等奖1项。

先后被聘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扶贫指导员和乡村振兴科技指导员,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冷凉蔬菜专家,银川市金凤区新时代农民讲习员,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蔬菜嫁接”项目裁判长,入选宁夏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库。现为宁夏设施园艺(宁夏大学)技术创新中心、宁夏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宁夏科大光伏农业研究院副主任。

 

据悉,项目首期推广使用设施温棚1栋,占地1300平方米,建成水产养殖槽120立方米,投放鱼苗2500尾,闭环和开环种植面积各660平方米,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平均亩产能提高20%左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单棚单季效益12万元左右。西夏区科技局局长马永香介绍:“‘渔菜共生’是让鱼类和蔬菜共生的种养殖模式,通过水循环系统将鱼排泄物、饵料残渣等转化为供蔬菜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蔬菜种植中化肥的使用量,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关闭